媒体聚焦 > 新闻动态 > 媒体聚焦

《长津湖》中让人泪目的《沂蒙山小调》诞生在这里

2021-10-12 09:18:11 来源: 大众日报
“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,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……”国庆档热映电影《长津湖》中,教会了无数新兵怎么活下来,自己却壮烈牺牲的雷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用颤抖的声音哼起了这首来自故乡的歌谣,这一刻,无数人为之泪目。这首歌谣正是已然刻在山东人骨血里的《沂蒙山小调》,而它的诞生地就在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上白石屋村。


《沂蒙山小调》作为最能代表山东的一首歌曲,深植于齐鲁大地,它凝聚了军民的斗争信念,又汇聚了沂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简单的旋律背后传颂的是艰苦奋斗、朴实无华的沂蒙精神。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隆组织团员李林、阮若珊在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上白石屋村创作了享誉国内外的《沂蒙山小调》。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,自2011年起,费县依托沂蒙山小调诞生地,以恢复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在此生活时期的村落场景为核心,将上白石屋村建成一个活态博物馆。初步形成了以“沂蒙人家”“沂蒙历史”“沂蒙风俗”“沂蒙物产”“沂蒙声音”“沂蒙味道”“大众日报社印刷所旧址”“沂蒙山小调纪念馆”等为主题的多个院落群。

2016年该博物馆被评为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教学点,也成为临沂沂蒙红色教育、党性教育、红色研学的重点教学培训基地。仅今年国庆节期间,就有近10万名游客到此地游览学习,成为宣传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阵地。

费县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,红色文化资源丰富,全县共有市县级以上红色文化资源点40多处。坚持保护开发和持续发展并重的原则,在保护革命文物旧址的同时,该县利用革命旧址、遗址,建设红色旅游景区景点,构建红色旅游发展格局。以《沂蒙山小调》诞生地为中心,依托天蒙景区开发契机,建设《沂蒙山小调》活态博物馆;以大青山胜利突围战旧址为中心,打造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,开发“重走突围路”体验式教学活动,将党性教育融入到现场体验中,并成功创建3A级景区;以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工作旧址为中心,打造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旧址,成功创建2A级景区;积极整合分散式的抗大一分校活动旧址,打造“三同”教育基地,开展以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主要体验内容的红色党性教育;以平息利尖崮反革命暴乱为题材,在利山涧景区打造平息利尖崮反革命暴乱纪念馆;以东流民众自卫反击战遗址为依托,打造党性教育基地,东流战斗被誉为开沂蒙山区村民自发抗日之先例,是沂蒙山区老百姓打响自卫抗战的第一枪!

为了提高红色文化传承的贴近性、实效性和参与性,费县围绕“红色+旅游”,打造“六个一”品牌工程。建设一批红色教育设施,根据县内不同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、涌现的典型人物,建设雕塑、纪念碑、壁画、老城墙、文化展室等不同形式的教育纪念设施,实现教育纪念设施“五进”,即进校园、进机关、进企业、进广场、进社区(村居)。打造一条红色传承线路,以知名战斗发生地、军民融合共建地、红色文化传承等单位为点,串起费县红色基因传承线路,体现出费县红色文化深厚的沉淀。出版一套红色文化教材,记录曾经发生在费县的大青山胜利突围战、费城抗日武装起义、东流村抗日自卫战等著名战斗,编印一套记录历史、普及大众、触动人心的教材,作为费县开展红色研学旅游的重点。组建一支红色传承队伍,积极配强各级宣讲团,持续吸纳政治素质好、理论水平高、党史学养厚、宣讲能力强的领导干部、专家学者和百姓宣讲员,将红色基因植入人们心田。拍摄一部红色记忆专题片,以真实的场景、简练的语言、现代化的传播手段,带领广大群众重走革命军旅路,目前,《血染大青山》已将大青山的抗战史诗搬上银幕,反映军民鱼水情的连续剧《沂蒙山小调》和新时代沂蒙精神的《赵志全》也在筹拍当中。开展一系列优抚服务活动,开展重点优抚对象普查,将关爱英雄活动落到实处。

此外,费县在打造红色旅游产品的同时,坚持提升红色服务,优化宣传推介方式,培育红色旅游品牌。单列资金285万元用于搭建智慧旅游云平台,专项设置红色旅游专版,实现传统红色资源与现代信息手段对接,一个软件了解红色资源,一部手机走遍红色景点。
Copyright©2020 山东文旅景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0036785号-1